
大渡河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,杨成武率领的红军先锋队却在这里飞夺泸定桥,强渡成功,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鲜为人知的是,在1949年末,这里还发生过一场恶战,著名的国民党将领宋希濂被俘虏。
说起宋希濂,他可是妥妥的天子门生,黄埔一期的骄子。他与陈赓同为蒋介石非常器重的学生,两人度过了半年多共同求学的生活,结下了深情厚谊。
不过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了,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,可是对于国民党的做派却非常看不惯,一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,即使被抓进监狱,被许以高官厚禄,依然毫不动摇。
宋希濂却一直从一而终,他于公于私都唯蒋介石马首是瞻。与许多国民党将领不同,宋希濂为人还算正派,也特别重情重义,因此在陈赓被关在国民党监狱的时候,宋希濂上下打点,多次为他求情,还派人给陈赓指点“活路”。
终于,陈赓抓住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,逃了出来,从此他一路成长为共产党的著名将领。
昔日的同窗,如今各为其主,本来看似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,可是命运的轮回在1949年末又把他俩带到了一起。
宋希濂时任国民党第14兵团司令官,是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之后在大西南的重要军事依托。
在其他将领要么望风而降,要么先行跟着蒋介石到台湾的情况下,宋希濂依然一心一意经营着西南防线,妄图守卫住“校长”最后的希望。
1949年11月24日,宋希濂打了一个大败仗,对手是一个叫做杨勇的解放军将领。仓促中宋希濂收拾残兵败将,再次一路西逃。
人心思变,队伍不好带了,这是宋希濂最刻骨铭心的体会,无论他怎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,怎么声嘶力竭作动员,甚至亲手枪毙了几个逃兵,可还是抵挡不住手下部队成建制地逃跑或者向解放军投诚。
走投无路之下,宋希濂端起手枪,妄图以这种方式以身殉国,可是却被身边的警卫排长把枪夺了过来。
“将军,您是全军的主心骨,我们现在是碰到了困难,可是依然不能放弃啊!”警卫排长的话让宋希濂放弃了寻短见的想法。
但军事上的溃败是不可避免的,在12月19日这天,宋希濂被解放军第一三九团俘虏。
宋希濂本来想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,他自报姓名叫做“周伯瑞”,可是投诚到解放军队伍的国民党士兵与军官太多了,他的想法最终无法得逞。
宋希濂抱定了必死的决心,他知道这些年下来,死在他的部队手中的解放军战士成百上千,对方肯定会以牙还牙。
一个解放军战士要给宋希濂照相,宋希濂说什么也不配合,战士向他吼了几句。宋希濂真切体会到了“落毛的凤凰不如鸡”的感觉,没有任何想法,只求速死。
“宋希濂,起来吧,我们司令员马上要见你!”第二天,两个战士带着宋希濂到了去见大名鼎鼎的杨勇司令员。
宋希濂这次不抵触了,他也想亲眼看一看,这个让自己一败再败的杨司令员,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到了解放军指挥所里,宋希濂却迟迟见不到杨勇司令员,只有一个像是机要参谋,又像是文书的解放军坐在小板凳上看文件,他疑惑不解地看向带他来的战士。
“宋希濂,这就是我们杨勇司令员!”小战士指着那个看文件的解放军说道。
“宋将军,久仰大名,失礼了,失礼了!”杨勇司令员起身说道。
宋希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他怎么也不会想到,杨勇竟然如此年轻,而且他穿的和普通战士一模一样,军装很旧很脏,还打着几个补丁。
也难怪宋希濂吃惊,当年的杨勇将军,年仅36岁,是我军的一名冉冉升起的后起之秀,这么年轻就当了司令员。
宋希濂更加不了解的是,我军一直以来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,杨勇不仅穿的和普通战士一样,在吃的用的等方面,也完全一样。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宋希濂心里对共产党及解放军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,他也终于明白拥有美式装备,一开始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,怎么就三年多时间下来,落得个如今的地步。
几天之后,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陈赓将军也亲自接见了宋希濂,两人畅聊了一夜,谈这些年的感受,谈国共历史角色的互换。
想到二十多年前两人同样在黄埔军校彻夜长谈的场景,宋希濂恍如隔世。
陈赓本来劝说宋希濂发表反对蒋介石的声明,可是宋拒绝了,他心甘情愿的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改造。
1959年,宋希濂出现在了第一批特赦名单之中。从此之后,他不再是阶下囚,而是我党的好朋友,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
